7月14日,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累計達到7.46萬億元,同比增長8.8%。中央財政收入3.43萬億元,同比增長6.2%;地方財政收入4.03萬億元,同比增長11.1%。
  與一貫的兩位數飛速增幅不同,上半年的財政收入狀況延續了今年以來增速放緩的態勢,全國8.8%的增速僅比年初財政部制定的預算草案高出0.8個百分點,而中央財政收入增速甚至比預算中的7%還低了0.8個百分點。遠遠超過GDP增速的財政收入飛速增長,一直以來備受詬病,亦引起了國富民窮的大討論,但眼下的個位數財政收入增幅卻並不令人振奮反而引人擔憂。因為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並不代表著引致國富民窮的增長模式成為過去,也不是財富轉移帶來的後果,只是從客觀上印證了以往的飛速增長模式已經無法維持。
  以往的財政收入飛速增長奇跡和循環模式都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地方政府通過代發形式或融資平臺借債,進行政府主導投資,招商引資、發展低附加值的工業以及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再通過高額稅負提升財政收入;房地產行業欣欣向榮,不僅為政府提供了可觀的房地產稅,還帶動其上游土地市場的興盛,政府再高價賣地,以賣地款還債。在這樣的循環里,房地產行業長盛不衰,政府財政保持飛速增長,財富向著資本和權力的方向聚集,但轉化效率卻越來越低。
  經濟下行是這一模式導致的後果與代價,亦是這一模式無法維持的客觀證據。東部經濟比西部發達,在東部依靠粗放型發展方式發展起來並遭遇瓶頸研究如何轉型時,西部仍在粗放型發展方式的道路上狂歡。於是,此前的7年,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速都是超過東部地區的,而今年,西部地區首次告別了增速第一的位置,增速亦首次落後於東部地區。而6月份地方本級收入增幅東部高於中部,中部高於西部。西部財政增收奇跡的停擺,更進一步證明瞭該模式此刻氣數將盡。
  上個月,多部委密集下各省份調研,經濟下滑嚴重、財政增收乏力的西部省份成為重點。然而,調研後卻似乎未有什麼良方。而在5月份穩增長態度明確後,財政部已下發以“加快”為關鍵詞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財政支出預算執行管理的通知》,於是,在財政部的督促下,5、6月份的地方財政支出同比增幅迅速拉升到了26 .9%和28.3%,而在該文件下發前的1-4月,該增速只有個位數。
  顯然,敦促加速花錢是希望可在貨幣政策微刺激的情況下,發揮財政政策的力量,通過政府主導投資起到穩增長的作用。不過,今年上半年,企業所得稅16253億元,同比增長8.6%,其中,工業企業所得稅4471億元,下降0.3%,下降得最厲害的是資源型行業(西部多為資源型城市,此亦為西部地區經濟下行的重要原因)。在實業明顯停滯、經濟下行已成趨勢性的情況下,即使再行發動政府主導投資,更多的只是裝點數字卻難起解困之效。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增加支出收效甚微,但成本卻不低。在“錢袋子”收緊的情況下要大手筆地花錢,只能增加負債。本月11日出爐的2013年政府性基金決算顯示,土地出讓金收入決算數為39073億元,超過了預算數的52.6個百分點,刷新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的歷史紀錄。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總計21129億元,在去年46%的同比增速基礎上再同比增長26.3%。可見,土地財政依賴愈發加重。與此相對的是,房地產市場寒冬持續,即使多個城市從“救市”到放開限購都未能改變整體的看空預期。5月以來,土地市場驟冷,二季度土地出讓金收入高位跳水,6月份更是回落至7.3%。這一狀況將於下半年持續,因此,增加支出除了給地方政府更大的還債壓力外幾無作用。
  經濟下行讓兩位數財政收入增速成為歷史,為財政支出加碼只會雪上加霜。以財稅改革重構財稅體制,釋放改革紅利,不僅是為經濟築底,也是為財政築底。  (原標題:[社論]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亟待財稅改革築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o05aoal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